食安监管
浙江
下拉
浙江借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谋求共同富裕新发展
2022-10-19 08:51:3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邢丹
摘要:日前,浙江省食药安办开展“走进食安共富路”媒体行采风活动。活动围绕“走进食安共富路”主题,宣传各地在数字化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共治、民生实事工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切实提升该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记者 戴正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四个最严”为遵循,以“两个先行”为载体,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谋求共同富裕的新发展。浙江省11个地市中,9地市已被国家列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其中,杭州、宁波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和社会公示。为集中展示各地食品安全治理经验,宣传浙江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根据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安排,日前,浙江省食药安办开展“走进食安共富路”媒体行采风活动。活动围绕“走进食安共富路”主题,宣传各地在数字化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共治、民生实事工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20多名媒体记者先后实地走访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一同寻访“食安共富路”的先进样板。

20221019084944856.jpg

浙江开展“走进食安共富路”媒体行采风活动  图片来源: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杭州:聚焦民生实事 打造阳光餐饮样板

为推动餐饮业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美好生活需要,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浙江省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在全省全面开展“阳光餐饮”街区(综合体)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后,杭州市明确以“六全”模式为蓝本,把拱墅区胜利河美食街作为“阳光餐饮”示范街区首个创建试点,努力打造“阳光餐饮”样板。

“三位一体”,管理全方位。建立街区管理主体自治、餐饮企业自律、政府部门监管的“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管理模式。街区管理主体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进入退出机制,每月开展对街区内餐饮单位的线上线下巡查;餐饮企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自查行为;监管部门建立巡查机制,每旬至少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视频在线,后厨全阳光。餐饮单位在粗加工、烹饪间、洗消间、专间等点位安装视频摄像头,在就餐场所安装显示屏或扫码方式将后厨展示给消费者,从事网络订餐的将视频信号接入外卖平台,订餐消费者在线上可直接查看后厨状况,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树高标杆,要素全集成。将制止餐饮浪费、限塑、建设放心餐饮店、购买食责险、使用外卖封签等工作纳入了“阳光餐饮”创建内容,制作了统一宣传墙绘,外卖店家全部使用规范的外卖封签,所有店家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参与放心餐饮店创建。

互联互通,数据全应用。以餐饮智慧监管平台为依托,设定企业端、监管端、协管端、公众端,四个端口,分别使用企业自律模块、协管模块、监管模块、公众评价四大模块。把企业台账、日常管理、监管信息等相互融合,建设数据驾驶舱,将所有数据上传到驾驶舱,综合应用。

实时跟踪,风险全闭环。建立健全风险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利用信息驾驶舱,实时跟踪管理方每月巡查、市场监管部门每旬检查,快检车定期检测发现的问题,确保风险闭环。今年以来共开展食品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个,立案8件,处罚款3万元;食品快检196批次,未发现不合格现象。

多维展示,信息全公示。在商户进门显著位置设置食品安全信息触摸式看板,可查询商户量化分级、行政处罚、员工健康信息、阳光厨房等内容;在胜利河美食街两端设立“胜利河美食街食安驿站”,通过商街介绍、美食导航、食安在线、特色推荐、最新活动五大模块,集中展示美食街全貌,消费者可通过查询食品安全信息,选择食品安全水平高的餐饮服务单位消费。

宁波:借力示范创建 全面构建共治格局

近年来,宁波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要举措,全面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坚持拉高标杆。强力推进。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创建标准持续开展“地毯式”排查治理、“销号式”整改提升。近三年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3.9亿元用于创建工作保障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投入10亿元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全力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支撑。全域创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创建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在省食品安全县(区、市)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市)创建工作,乡镇(街道)三星级食安办实现三年全覆盖,四星五星级基层食安办积极扩面、升级、提效。全员参与。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打造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一体化”大宣传格局,真正把食品安全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人人拥护、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民心工程”。

聚焦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盯紧群众关心、社会影响大的重点问题,坚决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一是加强“田头治”。持续加大食用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程,深入推进粮食产业链“五优联动”,有效创建12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库存粮食监测覆盖率和问题处置率均达到100%。二是关注“老少农”。积极推行“行业主管+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分领域治理模式,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实现全覆盖,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标准化与智能化老年食堂建设总数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整治“脏乱差”。一方面,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网络餐饮”“食用农产品”“校园食品”等系列专项整治,重拳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另一方面,颁布实施全国首部《菜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名特优作坊、品质超市、阳光餐饮街区等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行业集约化、规范化水平。

勇于创新突破。把握创建契机,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风险防范、社会共治等方面大胆创新。一是强化“信用监管”。集成企业主体、执法监管、抽检监测等全链条信用信息数据,通过跨部门、多维度数据融合,实现信用惩戒透明化,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失信行为与金融信贷挂钩,有效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控。二是深化“数字赋能”。积极用好“浙冷链”、“浙食链”、“外卖在线”和校园食品安全智治等应用场景,大力探索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食品安全谣言智控等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智慧监管平台。三是拓展“社会共治”。探索建立“公益+商业、风险+防控、服务+监管”的食责险宁波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进口冷链防疫综合保险”“冷链食品无害化处理保险”“隔离送餐综合险”等新险种,助力食品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目前全市已累计实现保费1.3亿元,保额534.6亿元,规模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温州:加快产业升级 推动区域品牌建设

为有效抓好品牌产品的质量把控,以高品质促进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经营户增收,温州持续加强对入驻单位的指导服务,围绕设备设施、流程布局、加工规范、人员管理、产品验收等方面,点对点推动商户整规提升。

小作坊撬动大产业。矾山肉燕是温州苍南的特色美食,苍南县共有在册生产、经营、销售肉燕产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多家,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数千村民致富。唐公肉燕手工坊位于苍南县矾山镇,总占地700多平方米,集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展示品评为一体,设有企业标准传统手工制作间和自主体验馆等两大区域,使“为唐公肉燕”逐步成为“有产业、有文化、有特色、有品牌”的地方特产。为深化文旅融合实现共同富裕,苍南县市场监管局将肉制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依托矾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丰富的自然景观、矿山遗迹,以肉燕和卤鹅特色食品为试点,在硬件提升和5S管理基础上,将肉燕小作坊接入小作坊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数字智治。以苍南为唐公肉燕为典型建立“产文旅”一体化运营模式,形成“一路一带一域一产”的食品产业发展综合体。

商标品牌建设铺就乡村共富。“楠溪嘉品”是温州永嘉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员单位43家,涉及永嘉老酒汗、粉干、素面、铁皮石斛、豆腐皮(干)、水果、茶叶、田鱼等永嘉特色农产品相关的各类合作社和生产企业。永嘉县供销联社通过“楠溪嘉品”集体商标质押,为下属成员获取银行授信1亿元优惠贷款额度,采用“集体授信+批量融资”的方式,解决成员融资难题问题。同时,“楠溪嘉品”运营方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产品品质、拓宽产销渠道,以“楠溪嘉品”品牌建设带动全县3000多农户增收4000多万元,助力和赋能乡村共富。

此外,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5+N”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工作决策部署和温州市委、温州市政府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的要求,全面推进地理标志富农工作,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商务局、温州市卫生健康委、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温州银保监分局联合制定了《温州市地理标志富农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地理标志富农工作进一步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地理标志资源挖掘、培育、运用、促进和保护机制持续完善;部门沟通联络机制逐步健全,相关工作框架基本搭建。到2025年底,全市地理标志富农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地理标志培育数量、开发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全力推进地理标志富农工作,以强化地理标志发掘、运用、保护为主线,聚焦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提升,探索实践“地理标志+品牌+品质+标准+产业+文化”发展路径,推动地理标志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使温州地理标志数量多起来、结构优起来、运用活起来、形象树起来,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培育一个产品,做好一个保护,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将地理标志富农打造成为温州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绍兴:落实数字改革 促进作坊集聚升级

今年以来,绍兴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民生实事工程为契机,在扎实推进5S管理的基础上,聚力谋划打造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模式,积极探索食品作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截至目前,已完成三个集聚发展区建设,两个集聚发展区正全力推进中。

夯实基础,示范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源头提升,夯实发展基础。以创建名特优食品小作坊、“5S”现场管理食品小作坊、“双传”食品小作坊为载体,共培育名特优食品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167家,“5S”现场管理食品小作坊110家,“双传”食品小作坊30家。出台《绍兴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品种目录》,严格把关准入登记,确保登记建档全覆盖率。政策引导,催生发展动力。借助政府的力量,出台扶持政策,助力小作坊规范高质量发展。柯桥区在四年内投入近700万元对豆制品园区进行了四次改造提升,今年投入230万重点打造安昌酱醉食品小作坊集聚区。诸暨市建立8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同山烧特色产业发展予以专项扶持。强化监管,优化发展生态。以“查处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为目标,构建日常监管、专项整治、飞行检查相结合的多样化监管模式。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986人次,检查483家次,淘汰关停73家,立案查处黑作坊案件2件。建立打击食品黑作坊联动机制,已取缔28家不合规的豆制品作坊。

系统谋划,多向发力,推动集聚化发展。标准先行,引领产业升级。引导食品小作坊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生产行为,促进行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出台安昌腊肠、安昌酱鸭团体标准,母子酱油地方标准,同山烧行业标准,仁昌《母子酱油》“浙江制造”标准获得浙江省专家组评审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全链贯通。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数字化”监管新模式,打造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系统,构建全过程智控、全链条贯通、全闭环处置和全社会智治的食品作坊智慧共治新模式。系统自6月在柯桥区安昌古镇试点以来,已覆盖58家酱醉食品作坊、76家古镇经营单位,采集作坊全量数据1万余条,发布风险预警100余次。集聚发展,打造特色板块。引导食品小作坊板块式集聚,构建以“一个智慧共治系统、一个行业协会、一个标准规范,一支管理队伍,一个智慧共享检测室、一套评价机制”为核心的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区,推动食品作坊高质量发展。2022年底,将全面建成“柯桥安昌酱醉食品”“上虞小越羊肉制品”、“诸暨同山烧”、“嵊州溪滩榨面”、“新昌大佛龙井”等5大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区,覆盖287家特色食品作坊。

借势借力,融入中心,推动产业化发展。重塑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加强品牌战略建设,着力扶持培育单体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诸暨围绕“同山烧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特色一条街,举办特色文化节,全面打响“江南小茅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安昌古镇”“腊月风情”“大嵊归来”等10余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产特色品牌。文旅融合,发掘传统魅力。挖掘食品小作坊的文化内涵,借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助推产业和文化的融合发展。联合文化旅游局重点打造“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嵊州小笼包制作技艺”为主题的非遗研学基地4个和“溪滩孝悌榨面”、“同山醉美”、“安昌酱醉”等研学体验游专线6条,暑假期间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活力。鼓励小作坊参与非遗项目申报,激活小作坊深厚的文化积淀,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文化内涵价值提炼展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激发农村新活力,释放乡村新动能。

台州:统筹协调规划 建设食药物质试点

铁皮石斛、灵芝和山茱萸是浙江特色原产地中药材,但未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只能作为中药材、保健食品原料或初级农产品销售,市场狭窄,附加值低。为此,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向国家部门争取食药物质试点工作,多次专题研究,专班专干,将其纳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事项。2021年11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省份,意味着食药物质产业化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全省已批准试点生产企业13家,今年试点产品产值预计达13亿元,带动3.84万亩种植农户增收,有望形成百千亿级的大健康产业链。

浙江获批开展建设食药物质试点工作后,浙江省五部门联合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明确铁皮石斛、灵芝、山茱萸作为普通食品原料进行试点产品生产经营。台州立即响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让食药物质政策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县域铁皮石斛种植、生产、市场等方面的问题,科学、全面地评价辖区保健品头部生产企业在制度管理、硬件加工等方面的能力,先试先行,在浙江济公缘药业率先开展食药物质试点申报工作,并成功通过省内第一批食药物质试点许可验收,助力企业开拓保健食品外市场版图,开辟大健康产业新空间。

2022年6月,浙江省食药物质试点专家评审组在浙江台州红石梁集团天台山乌药有限公司,开展铁皮石斛食药物质试点现场审核。专家组对该公司的体系管理、研发能力、制度落实、管控水平等进行详细核查后,当场宣布乌药公司以98分的省内最高分通过试点项目验收。乌药公司成为台州天台继济公缘药业之后第二家通过食药物质试点现场验收的企业,至此台州唯二的试点均落户天台。

台州地区多台风,铁皮石斛价值较高,从组培到种植,一个周期就要五六年,一旦受灾,损失巨大。一直以来,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投保较难,台州市正积极探索将铁皮石斛种植生产等环节风险纳入食安险范畴。同时,推动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与两家试点生产企业实验室达成合作框架,做好定期形式检验和结果比对,对铁皮石斛食药物质原料及试点产品进行全过程检验监测。

搭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桥梁,推动企业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共同研发新的食药物质产品。内部立足职能,主动帮扶,通过整合原有的保健食品生产设备布局、工艺流程、广告宣传等措施技术资源,建立健全“一企一品一案”,帮助企业破解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高规格推进食药物质产品生产,指导济公缘企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实验室建设,减少设备设施改造成本20余万元。

为推动试点企业将“浙食链”系统应用和“阳光工厂”创建落到实处,采取“三全三分工作法”,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责落实,实行分层培训、分段推行、分类督导,优化“采购入库—生产加工—出厂检验—赋码出库”流程,实现试点生产企业线上巡查、智能抓拍、扫码智控、赋码追溯等,并应用“浙食链”的赋码追溯闭环对下游销售去向实行“可逆追溯”管理。

在加强安全生产的同时,引导企业或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目前,台州天台铁皮石斛拥等相关产业产品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0项,注册商标达40余件。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618活动中,以天猫、京东保健品销售序列为例,保健功能性饮料销售增幅巨大,较去年增加了12倍,其中药食同源铁皮石斛有关品类,涨幅达250%。保健类产品市场的重新崛起,一方面得益于线上平台优惠力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健康保健理念的普及,健康食品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呈现年轻化、大众化的趋势。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