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湖北
下拉
湖北罗田县“中国芯”红莲型杂交水稻基地喜获丰收
2022-10-12 10:51:58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吕可意
摘要:近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罗田红莲型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严格按照稻谷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计算平均亩产达到215公斤。专家表示,在经历了今年南方稻区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状况下,制种结实率依然表现良好十分不易。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邹德祥 记者胡毅)“这一穗有500多粒。”10月11日,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红莲型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制种师傅王有(化名)随手摘下一杆稻穗,长长的稻秆上,稻粒颗颗饱满,成果喜人。

前不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罗田红莲型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严格按照稻谷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计算平均亩产达到215公斤。专家表示,在经历了今年南方稻区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状况下,制种结实率依然表现良好十分不易。

据介绍,罗田县河铺镇是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的家乡。由他领军研发成功的“红莲型”和我国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是我国杂交水稻重要的遗传资源。“红莲型”问世以来,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广泛认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5亿亩,直接经济效益近100亿元。

1972年,朱英国和科研人员利用红芒野生稻和莲塘早杂交培育出红莲型配子体不育系,1974年实现三系配套,成功选育了“红莲”第一代,夯实了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的基础。2017年,朱英国去世后,研究杂交水稻近40年的朱仁山接过“接力棒”,继续攻克“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的难题。

国际权威专家曾说,红莲型不育系细胞质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导致不育系“不纯”,这项曾被权威专家“判死刑”的技术,却被朱仁山硬攻了下来。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朱仁山团队历时十年研究出红莲型杂交水稻独有的提纯技术,建立了亲本提纯繁殖体系,一举突破种源“卡脖子”难点,为红莲型杂交水稻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深挖“红莲”这座宝藏的同时,朱仁山团队在两系杂交稻的研发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选育出富硒低镉、耐高温、抗褐飞虱和抗稻瘟病的红莲型和两系新品种;新品种“康稻1号”“康稻2号”产量高、低镉吸收,可以有效解决水稻受镉污染问题;新培育的耐盐红莲型水稻品种“科珞优108”,也即将在盐碱滩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罗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熊勇表示,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要用一颗种子握牢农业的“中国芯”。罗田也可望成为国家级红莲型杂交水稻“芯片”生产基地和湖北“种子之乡”。经科学预估,该基地可为行业提供10万亩制种面积,年制种量可突破2000万公斤,种业产值达4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农业合作社、物流等行业增收1亿元以上。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