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开始,中国预制菜产业迎来发展春天,据统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4212家,销量同比2020年增长16倍。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10720亿元。
面对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预制菜产业发展。作为全国的“粮仓”“肉库”“奶罐”,内蒙古自治区也在预制菜领域布局发力。就在近日举办的包头市第一届预制菜产业发展推介会上,包头市发布了《包头市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包头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
依据《包头市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到 2024 年末,包头培育晋升国家级预制菜龙头企业5家、内蒙古自治区级预制菜龙头企业10家;建成包头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基地3个,打造预制菜示范引领企业 30家,培育引进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5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达 200家以上,建成预制菜研发平台10个,培育一批专业预制菜产业人才,预制菜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包头的雄心壮志并非空想,而是基于当地具有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强大优势。
在当日召开的会议上,包头市农牧局副局长赵永春重点从原料基础、加工能力、交通物流、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推荐包头”。
一是原料基础雄厚。2021年包头市粮食总产量125万吨,肉类总产量18.22万吨。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的“粮仓”“肉库”“奶罐”,农畜产品资源丰富,成为包头市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盾。
二是加工能力强大。包头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粮油、菜薯、肉蛋奶、中药材等11大类的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目前包头市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使包头有能力承接预制菜加工业发展所需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交通物流畅通。包头作为全国交通物流节点城市,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包茂高速公路、110国道、210国道等重要公路和京包铁路、包兰铁路、包西铁路、包环铁路、包满铁路、包神铁路、甘泉铁路等在此交汇。而且,包头距离北京仅有600公里,随着高铁的开通,可以快速融入京津冀3小时经济圈。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包头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17家,有资质中央厨房企业7家、集团配餐企业6家,预制菜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产品主要包括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大类,初步形成了“食品生产企业+冷链配送+商超”“农牧基地+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农牧基地+集体配餐+冷链配送+学校企事业单位”3种商业模式。
赵永春副局长认为,包头市产业基础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从预制菜原材料到中央厨房、冷链配送、市场终端全链条的产业体系。
联手行业平台,打造产业集群
目前,包头正在打造数字化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模式,包头市预制菜产业基地已在九原区挂牌,打造国内首个专业型系统性预制菜产业集群。
为了吸纳上下游资源,共建产业生态,近日包头市与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围绕预制菜产业,组织考察交流、宣传推广等活动,助力包头市打好“特色牌”“绿色牌”,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据悉,全联农业产业商会是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以会长单位广东恒兴集团为代表,商会汇聚了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企业,如正大集团、益海嘉里、麦金地、美团、来伊份、三全、福建圣农等。
秘书长郭树介绍,商会围绕预制菜产业,正在技术研发、团体标准、渠道对接等方面搭建平台。此次,商会组织了50多家预制菜上下游企业赴包头参会参展、交流对接,推动政企合作,以实际行动助力草原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扶持政策,诚意满满
包头市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优势与信心,与会的50余位企业代表都“看在眼中”。企业家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抛出绣球、提出需求”,包头官方一一做出回应。包头市副市长雷殿军说:“我们热烈欢迎各类企业、各类机构以及广大企业家、投资家和各界朋友,到包头来考察参观、洽谈合作,到包头来投资兴业、创业就业。”
包头市招商引资的热切与真诚,在当日发布的《包头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产学研合作、固定资产投资、人才培育、品牌建设等多角度对预制菜产业给予鼓励。
其中,针对重点企业落户,有不高于5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金额的企业,企业注册地旗县区按其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4%和5%给予企业(项目)一次性鼓励;此外,针对重点预制菜示范企业,根据营业增长情况,给予资金奖励。
雷殿军副市长坦言,“我们希望各大企业更加了解包头市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前景,增强企业对包头市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信心,将包头市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决心传递给每个企业,进一步夯实包头市和相关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