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四川
下拉
四川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聚焦野生毒蕈风险防控预警工作
2021-12-17 15:00:0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邢丹
摘要:12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下联动、协同配合,针对野生毒蕈“你点我检”共防风险的主题现场组织了危害识别、风险研判、宣传讲解等一系列风险预警交流活动。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刘延正)野生毒蕈对人体危害极大,预防野生毒蕈中毒的务实之策就是要把握“宣”“管”“救”三大要领。12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下联动、协同配合,针对野生毒蕈“你点我检”共防风险的主题现场组织了危害识别、风险研判、宣传讲解等一系列风险预警交流活动,致力于增强群众的防控风险意识,认识野生毒蕈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后果,参与活动的群众反映收获颇多。

20211217145618390.jpg

组织风险预警交流活动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

此项活动重点针对位于龙门山区的成都彭州市近年来开展野生毒蕈“你点我检”“监检联动”情况,现场组织了野生毒蕈“禁采禁食”宣传互动、毒性识别、危害评估、救治视频展播、防控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在随后举办的风险会商会上,彭州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分析了开展野生毒蕈知识科普、宣传引导、风险阻断等工作情况;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负责人通报了近年来开展野生毒蕈分析研判,厘清防控风险责任、完善监测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交流等情况,对野生毒蕈“你点我检”监测结果及风险点进行认真分析、评估、研判,建议强化风险监测结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共同构筑起食品安全防线。彭州市2名野生毒蕈“禁采禁食”宣传员代表分别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宣传引导群众禁采禁食野生毒蕈的情况。应邀参加研判活动的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位专家分别指出辨别野生蘑菇的民间流传方法,如看颜色和形状、看生长环境、看银器辨毒、看分泌物、看有无生蛆生虫等并不完全可信。专家指出:野生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避免采摘、采购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立即到医院就诊。

据悉,成都彭州市龙门山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当地老百姓有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的习惯,但大多数老百姓不具备真正识别野生蘑菇危害的能力,且对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影响认识不足,心存侥幸,凭“传统经验”随意采摘食用,每年都有人员误食中毒,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野生毒蕈禁采禁食宣传员“上山下乡”,反复告诫群众野生蘑菇不可随意食用,不可因为野生美味而冒生命危险去品尝,对有食用野生菌经历的人员及子女进行重点劝导,还发动广大群众举报非法采摘、销售、食用野生菌行为,经查举报属实奖励50元以上人民币,收效十分明显。

20211217145711941.jpg

省市县野生毒蕈风险研判会 图片来源:成都市市场监管局

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彭州市疾控中心以及彭州市山林地区有关镇、街道的群众,通过长达九个月的野生毒蕈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预警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创新。

创新“你点我检”内涵外延新认识。让“你点我检”把市民接受科普教育和广泛参与群防群治的“社会共治”变成了群众文化宣传活动,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高度融合和提升。

创新“你点我检”科技支撑上山下乡新机制。野生毒蕈在形态学上很难辨认,需要疾控中心毒理学专家凭借经验和实验室检测才能有效识别。由于山区缺少上述专家和实验室资源,通常情况下误食野生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你点我检”专项活动吸引到四川省、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上山下乡实地调查研究,与当地村民一道形成有效的识别和防控方法,对于防控野生毒蕈风险在全国有示范借鉴意义,尤其是形成常态化机制,更值得推广。

创新“你点我检”“监检联动”新突破。“你点我检”的目的是靶向抽检,针对性防控风险,有利于监管和执法聚焦重大风险隐患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巨大损失,有利于监管和执法“点线面”结合,花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你点我检”,让检验检测服务监管有目标和措施,“你点我检”让监管依靠检验检测数据作支撑,更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在监管执法依据和适用法律更量化和精确性,让监管长出牙齿更体现法理原则法治文明。

创新“你点我检”“社会共治”新模式。传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激发市民的自觉性方面缺乏更多吸引力,“你点我检”变被动发动群众为主动吸引群众对自己关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和追求“检”的结果和“治”的效果,成功的原因在于尊重市民“点”的权利和给予市民“检”的结果,市民得到了尊重和实惠,自然有积极性参与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因此,最广泛人民群众自发参与“社会共治”就是相对于传统的新模式,应加以推广和完善。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归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后强调,防控野生蘑菇中毒涉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实施简便易行、乐于接受的硬措施,防患于未然,遏制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一要在“宣传引导”上用心。利用各种时机和媒介强化宣传,做到入心入脑,增强群众对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意识,做到宣传对象广覆盖、宣传内容广而全、宣传载体广泛化,以此构建联防联控、完善应急处置、强化督查考核等长效机制。二要在“监督管理”上用力。各有关部门要盯住餐饮单位、建筑工地、景区酒店、农家乐、单位食堂、农村坝坝宴等重点区域,加强常态化管理和监督检查,严禁非法采购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三要在“社会共治”上用劲。发挥当地野生毒蕈禁采禁食宣传员作用,宣传动员和依靠群众全面参与监督,及时举报反映身边随意采摘销售野生蘑菇的行为。引导群众改善消费习俗,尽可能地不去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依托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食堂、进单位“五进载体”,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依靠社会力量共同防控野生蘑菇风险。

20211217145917339.jpg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成都市市场监管局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疾控机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成都彭州市4个乡镇政府负责人和当地野生毒蕈“禁采禁食”宣传员、在校学生、农村居民、餐饮经营单位的代表等近100人参与了现场组织的风险预警交流和研判会商活动;现场还为7名野生毒蕈“禁采禁食”宣传员颁发了宣传员聘书。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