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陕西
下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必须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1-10-22 14:39:4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郑添元
摘要:近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宁锴表示,陕西省拥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独特科技优势,要加快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支撑,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民以食为天,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领会这一要求,具体到农业农村领域,就是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更好统筹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村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一切其他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时候都必须筑牢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

居安思危,绷紧粮食安全之弦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设立“世界粮食日”就在于唤起全世界对粮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2020年,全世界仍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30亿人口无法保障健康膳食,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粮食总产量已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粮食生产成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成就。白皮书指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因此,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陕西聚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全省深入开展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一稳双提”行动,克服30年来最严重小麦条锈病和榆林市25年来最严重旱情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75万吨,较上年增产44万吨,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的7.8%,单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10月22日至26日在杨凌举行的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为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外农业合作交流带来更多机会、注入更强动力,将进一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截至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总产量多年维持在1200万吨以上。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和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新技术推广不足、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需要从粮食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

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近几十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为严守“耕地红线”,一方面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抑制城镇土地扩张冲动,提高土地“亩均效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土地用途监管,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这其中特别要注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问题。土地用途监管不仅仅是国土资源执法部门的事,作为农村集体土地资产所有权管理者的村集体组织也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要看到一些地方土地承包权流转不规范,使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了真空地带,导致土地用途监管落不到实处。要使村集体组织担负起土地用途监管责任,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使其自觉自愿做好土地用途监管。

要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业附加值。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高产稳产。一些地方由于人多地少,为了多打粮食,复种指数过高,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病虫害多发,耕地质量下降。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占补平衡,采取占优补劣的办法,导致有的耕地质量不高。为此,一方面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耕地灌溉面积。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开发农业、生态、文化等多元功能,发展粮食产品加工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价值链,使种粮农民有利可图。

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陕西省拥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独特科技优势,要加快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粮食新品种的研发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过去提升粮食单产,除了化肥的作用,主要还是靠新品种的采用。要充分利用我省在农业科研方面的优势,在粮食种业创新中占领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技术推广采用的政策扶持。实践中因为采用新技术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而以家庭为主的粮食种植经营主体规模普遍偏小,导致新技术采用不足。为此,要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和对新技术应用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使新技术能得到较快和较大范围采用。

要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能力建设。我国的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影响粮食生产。近年来,我省自然灾害频发,霜冻、冰雹、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天数明显增多,对粮食生产有不小压力。尤其今年入秋以来,陕西省多地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农田积水,土壤过湿,严重影响了秋收秋播进度。因此,应加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保险等制度保障,避免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损。

要完善粮食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粮食相对于经济作物,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因此要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办法适度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提供粮食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种粮效益。政府可对带动能力强、生产效益好的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以奖代补”等办法,激励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同时,也要落实好已有的生产补贴政策。

要减少粮食浪费。粮食在生产、运输、仓储、消费各环节都有不同程度损耗,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减少损失和浪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倡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理念,也要制定相应政策,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陕西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粮食生产年年抓紧、抓好,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继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支撑,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于宁锴)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