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辽宁省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培训班顺利举办,计划用3年全面摸清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家底,促进畜禽打造全产业链条,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辽宁省计划用3年全面摸清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家底,抢救性保护一批珍稀遗传资源,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这是记者从日前举办的辽宁省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培训班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需要定期组织开展调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行业管理、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辽宁省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距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其间畜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农村散养户逐步退出,畜禽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品种灭绝的风险加大,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开展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对于摸清“家底儿”、强化资源保护和促进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辽宁省明确,要对涉及畜禽养殖的102个县(市、区)的所有行政村进行普查。不仅要查清楚本土品种,还要查清楚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普查内容上,除了继续注重资源的区域分布、群体数量、体型外貌等传统指标以外,还要同步启动抢救性收集保护,同时对新发现的遗传资源按规定及时进行鉴定评估。按照进度,今年各县(市、区)要全部完成面上普查,完成普查数据报送;明年完成重点调查;2023年做好资源入库,数据上传。
普查是为了日后的保护和利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普查过程中要坚持边普查、边收集、边保护,对疑似新发现的遗传资源,县里要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逐级上报确认,根据专家认定结果,确定具体保护方式。据了解,辽宁省荷包猪、辽宁黑猪、辽宁绒山羊、豁眼鹅等一批畜禽品种已初步形成了保、育、繁、推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了特色品牌,在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