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12月6日上午,以“不忘初心使命 深化改革创新 共治食品安全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在四川眉山市隆重召开。原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厅级巡视员、常务副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商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导,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守文出席并作主题演讲。
原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厅级巡视员、常务副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商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导,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守文
张守文表示,经过多年的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形势在不断好转,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健全,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控制,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保障,食品抽检合格率及老百姓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是,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是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等问题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二是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法制不够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三是新业态、新资源潜在风险增多,国际贸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加深;四是食品安全标准与最严谨标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基础工作薄弱,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手段跟不上;五是一些地方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些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显短板。虽然我国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食品产业体量很大,哪怕只有0.1%的食品不合格,对应的不合格产品数量也是不小的,落在任何一个家庭或者个人身上,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必须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张守文指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形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意识普遍增强,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国建立大市场、大食品、大监管体制的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思维方式不能停留在老套路上,必须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张守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化程度高,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了的,必须要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要求更高,监管手段更先进,对监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更高。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三合一”机构改革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人员的总体数量在增加,但是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的数量并未增加。特别是很多基层监管所、市县级市场监管局甚至省市场监管局,依然存在能力短板、数字短板、方法短路等问题。例如,婴幼儿配方乳粉属于特殊食品,从生鲜乳入厂检验、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冷却干燥、包装的全过程,具有高度机械化生产、高度管道化输送、现代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特性,这就对监管人员的乳品专业知识、生产设备和设施、智能化和信息化知识,以及现场检查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不是每个非专业的人都可以胜任的。只有补齐这些短板,才能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实现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势在必行。
同时,《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首次确定了食品安全检查员的法律制度和队伍建设的要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顶层制度设计,严格食品安全检查员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资质条件和准入门槛,强化培训和考核,提高检查员的专业化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达到素质高、专业化、能力强的目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提高检查人员专业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各高等院校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新要求,完善专业院校食品安全相关课程设置,加强食品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只有打造一支过硬的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实现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和标准化,才能提升食品安全现场检查能力和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第二,严把食品安全监管全产业链条关口。在新形势下,要强化全产业链监管理念、强化环境污染源头治理、强化各部门的综合执法和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到源头把控风险。一是要严把产地环境污染安全关。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源头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草原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等方面。真正解决源头污染,首先政府要做到守土有责,统一领导,生态环境部门要严格执法。二是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严格管理,防止粮食发霉变质;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绝对不能允许发霉变质的粮食进入到下游的食品加工环节。三是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风险管理理念,坚定不移的推行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对一般风险企业按比例“双随机”抽查;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检查;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检查;将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从婴幼儿配方乳粉逐步扩大到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不合规、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四是严把流通质量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一些食品的冷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建立覆盖基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严格执行全过程温控标准和规范,落实食品运输在途监管责任,鼓励使用温控标签,防止食物脱冷变质。要大力推广采用温控标签,即把电子温度显示器粘贴在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上,将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到销售全过程的时间、温度的变化时时反映出来,起到提示、报警、防伪、防篡改的综合功能。同时,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无缝监管机制。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动规模化生产食用农产品出具合格证;严格要求农贸批发市场、商超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第三,继续完善现场检查与抽检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要坚持现场检查与监督抽检“两个拳头”的理念,现场检查与监督抽检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两手都要硬,两个拳头都有力,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到位。此外,还要实现由事后检验为主向全过程现场检查为主的转变,现场检查要走在事后检验的前面,因为事后监管不能消除食品的风险和危害。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风险食品实施重点监督抽检;要提高监督抽检大数据的利用率,把监督抽检大数据作为政府科学监管、精准监管、靶向监管的重要数据库;作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答疑释惑、问题分析、科学解析、风险预警的重要工具。
第四,要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库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实施智慧监管;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大数据监管和精细化监管;逐步实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网上排查汇聚和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提升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