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四川
下拉
赵春江:加快数字技术在产品供应链上的应用
2020-12-24 09:29:4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李玥
摘要:12月6日,第七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在四川眉山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在会上表示,要加快数字技术在产品供应链上的应用。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12月6日上午,以“不忘初心使命 深化改革创新 共治食品安全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在四川眉山市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出席并作主题演讲。

20201224092846777.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

赵春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供应链显得更加重要,按照目前“平站结合”的状态,大家更关注安全和质量问题,从加工生产到运输,整个供应链物流体系非常长,每个环节都是监管的节点,耗时长,要实现全链接监管,必须实现信息无缝传递。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突出特点是分散式生产,生产质量安全较难控制。产品种类多、季节性强、质量管控难,具有大规模、跨区域、多渠道、多环节、安全风险高等因素,存在价格弹性大、产品流向不清、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产环节,农产品认证“证”出多家。同一个产品贴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产品等标签,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知用哪个标志最合适。二是流通环节,市场仍然是流通的主渠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冷链市场的物流运输有很大管控,难以追根溯源,安全隐患较大。三是农产品、食品监管存在分段式管理与政出多门问题。政府、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卫健委、海关等部门都有参与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环节多,信息不好畅通。

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瓶颈与挑战主要是市场环节流通效率差,存在环境脏、乱、差,信息化程度不够,传统市场效率低下等问题。未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瓶颈与挑战是全程信息不对称,例如,生产经营主体流程信息如何获取,人工填报数据真不真?农产品供应链全程信息如何无缝衔接,准不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如何共享、是否透明,消费者参与程度够不够?都是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赵春江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急需数字技术赋能。主要从信息采集、质量控制和协同溯源三大环节来考虑。信息采集,即储运、生产、交易等过程信息采集;质量控制,包括智慧农场、智慧冷链物流、智慧农产品市场;协同溯源,要优化供应链系统,从区块链溯源平台打造智慧农产品供应链。其中,智慧农产品供应链上做的技术和探索包括:一是供应链信息在线采集技术与设备,目前做了很多相关的便携式可连续性信息采集的设备,从田间地头一直到电子称都做了研究和开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生产环节、物流环节、交易环节、环节链接做了开发设备,比方采集设备、车载物流监控终端,条码溯源电子称以及追诉标识转换设备。二是建立云平台,云平台是一个大的监控管理的数据体系,比如农市操作信息管理、窗口管理、物流管理和追溯管理。这个平台比较大,现在正逐渐成熟,包括冷藏车的管理子系统还有订单的子系统还有农贸的子系统。三是区块链防伪溯源平台。监管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溯源的手段找主体的责任,可追溯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安全保证的手段。追溯体系本身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是用于追责的,通过溯源,用法律对生产者等主体进行约束。现在区块链有了之后把整个生产加工流通运输各方面,每个作业环节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信息封装确保信息安全保密,安全性,然后再传递下去,这样等于建立了基于区块链信息安全的追溯的技术体系。

关于数字技术在产品供应链上的应用,赵春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快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政策创新。建设智慧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将农产品的共性技术、公共软件、智能设备纳入新基建体系里,必须依靠强有力监管的手段。智慧农业、智慧冷链、智慧市场、智慧零售、智慧监管、智慧服务、区块链追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加速业态融合与互动发展,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人、机、物、信息协同,引导农产品供应链向绿色、智能、高效、开放方向发展,推动供应链提质增效。二是加强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技术创新。从生产到加工,将涉及的技术,已清单的形式选出来,完善智慧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建设。三是加快融入全球智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过去是国内自产自销,现在是外购销售,比如肉类,非洲猪瘟之后的一段时间,国内猪肉价格一度飙升,而用于饲养生猪的蛋白饲料,大豆也需要进口来满足,且量很大,自己种,耕地又不能满足,所以要跟全球进行合作,同时加强安全管控和追溯。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