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天津
下拉
聚才汇智 创新联动 晋津协同
2020-01-03 11:34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山岚
摘要:由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山西省环渤海招商局)举办的山西与天津加强协作联动系列活动在天津举行。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飞 记者李甜甜)12月27日至28日,由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山西省环渤海招商局)举办的山西与天津加强协作联动系列活动在天津举行。两天时间内共召开 “聚才汇智创新联动 晋津协同”在津晋商晋才助力家乡发展座谈会、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座谈会、与天津市山西商会座谈三场座谈会。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我省相关部门以及天津山西商会和各校友会的相关负责人,共16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为晋津携手助力山西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秉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理念,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山西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全面深入推进《山西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推动山西省与京津冀深度融合,把山西建设成京津冀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战略支撑带。此次举办与天津加强协作联动活动,就是希望携手探索推进我省与京津冀地区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调动晋商晋才资源优势,加快山西与京津冀深度融合的路径模式。

山西物华天宝、矿产资源丰裕、产业体系完备,是中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有过“点亮全国一半灯”的历史贡献,被誉为支撑新中国发展的脊梁。现在的山西正坚持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发展已经真正起步,并形成良好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6%以上的增速。非煤工业增长连续快于煤炭工业,1-11月,非煤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煤炭和非煤产业“结构反转”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山西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幅度最大。

转型发展中的山西处处孕育着无限商机。作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正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为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这个世界难题探索中国方案;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山西正加快推动能源朝着绿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方向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山西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作为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山西正着力构建集通航研发、制造、应用、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业发展格局。当前,山西正在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产业、节能环保、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和大健康、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绿色建材、特色轻工、通航、康养、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绿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等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山西正在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为投资者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在全国率先在全省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并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攻坚克难案例。二是以政务信息化改革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三是在全省推广“一枚电子印章管审批”,行政审批时间大幅压缩,审批成本大幅降低。四是“一部手机三晋通”APP上线运行,政务服务实现“掌上可办、手机能办”。五是开通了“96301”投资服务热线,为投资者提供24小时中英双语投资咨询投诉服务;六是牵头联动全省32个部门建立了外来投资者权益保护协调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招商专员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现在各市也都对标一流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山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正在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通过本次加强协作联动活动,希望进一步加强山西与京津冀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产业合作交流,吸引优质企业到山西投资兴业,使山西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载区、合作区,加快推进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希望进一步为驻津办(环渤海招商局)更好地发挥好“窗口”作用,把山西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在京津冀转化为发展优势等方面出点子、指路子。

今后,驻津办(环渤海招商局)将充分发挥与晋津两地联系密切和信息畅通的优势,汇聚四方之才、凝结八方之智、聆听真知灼见、破解发展迷津、探求合作发展路径,找准方向、用好资源,与商会、协会及高校校友会三圈联动、做好沟通联络、招商引资和推介山西的工作,真正做到与京津冀共通共赢,共享共融,谱写驻外机构为家乡建设服务的新篇章。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