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监管
贵州
下拉
贵州习水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推动产业发展
2019-12-17 14:20来源:农民日报编辑:张慧
摘要: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地处赤水河畔,该村在2018年成为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县,争取到1800万元资金来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当前该县缺水问题解决了,村民经营集体经济项目,户均年收益2.58万元,并将同时打好旅游牌。


“我们重新修建9个小锅坊,是想扩大规模化生产,集中传承淋滩红糖的技艺,把‘赤特香’这一品牌打响。”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看到沿着赤水河旅游公路络绎不绝来村里购买红糖的游客,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茂应满脸喜悦地说。

地处赤水河畔的淋滩村地形、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甘蔗的生长,但甘蔗的生长需要水,品质依赖水。该村遵循“不摊大饼,只蒸小笼”的思路,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做活水文章,积极发展红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山上的山塘修好了,山下的甘蔗灌溉不缺水,甘蔗积累的糖分越多,能压制的甘蔗汁也就越多,通过小锅熬制甘蔗汁,把淋滩最古老的红糖品质风味保存下来。熬制红糖,也把自己的传统技艺融入到现代糖类制作的工艺中。

2019年,该村有22户农户以股东的身份加入村集体经济项目——习水县淋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借助“赤特香”这一红糖品牌,户均年收益2.58万元,并带动全村200多户农户积极种植甘蔗,年收入450多万元。

虽然靠近赤水河,淋滩村村名听起来也“水味十足”,但淋滩人缺水的苦却难以道尽: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工程老化,蓄水能力弱,灌溉面积逐年下降,落后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当地农业领域内许多特色产业没发挥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了对农田资源、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发挥经济作物的优势,2018年,习水县通过竞争立项,共争取资金1800万元,成为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县。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习水县结合各地水利设施建设和产业灌溉用水需要,不断勘查调研,把2018年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区域划分为5个片区。在隆兴镇片区,发现上湾等山塘水源充足稳定,能满足农业灌溉工程建设要求。县水务局在隆兴镇片区改造防渗工程2条,新建输水管道1000米,维修大型山塘2座,设计灌溉面积1388亩,其中节水灌溉600亩,灌溉甘蔗等经果林1000多亩。

水兴业旺。习水县水务局把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纳入局党委中心工作,抽调专人负责“小农水”工作,进驻项目一线,全程监督工程实施,以早日解决淋滩村党支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用水问题。习水县是一个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从一开始就把节水灌溉和农业综合水价格改革提上日程,该县成立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农业灌溉用水的各项工作,并从工程设计、修建、管理中着手,把工夫花在工程设计前期和管理后期。

据习水县县水务局“小农水”管理中心刘厚云介绍,沿着淋滩村山塘输水管道往下走可以发现一块硕大的水表。安装水表,是为了控制山下的灌溉用水需要。源头放多少水,什么时候放水,这些要根据山下的灌溉面积和旱情情况来调节。

沙坝组村民袁明材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苦于缺水,甘蔗收成不好。如今,他已经把5亩多地全部用于种植甘蔗,加入村集体经济项目,在村党支部的统一规划下“抱团发展”,预计今年收益能达2万多元。

不仅要打好产业牌,还得做大旅游牌。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淋滩村有淋滩渡口、淋滩驿站等红色文化遗址。如今,淋滩村党支部正依托附近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按照“支部规划+绿色融入+盘活资源”思路,配套推出“红糖+红色文化”双红旅游发展模式,以达到农业产业强,红色文化兴、居民收入富的目标。(韦圣乾)

分享新闻
返回上一页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2.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